当前位置: 首页 >> 模范先进 >> 正文
    模范先进

中国矿业大学2020-2022“十佳青年教职工”——材料与物理学院凌意瀚

发布日期:2022-09-20    浏览次数:

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后在日本东北大学完成两年得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得JSPS博士后研究,20159月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来到中国矿业大学工作。这些年来,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能摆正自己同组织同事业的关系,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和开创工作新局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自觉地学习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身体力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激发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不断朝着新的目标奋进。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地《第十二期古田高层次人才培训》,在古田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了坚持立德树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促使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

在教育教学中,主讲材料基础课《材料科学基础》,研究生选修课《材料热力学》及新能源材料实验课与课程训练,参加武汉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培训》、浙江大学的《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综合素能提升研修》。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

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申请了三项校级教育改革项目,发表3篇教学论文,其中两项已经验收结题。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积极参加各项继续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所任学科理论,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以增强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科研工作上,兢兢业业,积极参加学校的科研交流活动,认真听取教师的经验总结,取长补短。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吸取别人先进的科研经验,大胆探索,积累经验,提高科研能力。经过不懈得努力,围绕煤基燃料电池及高效制氢研究领域,组建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创新合作、军科院国防军工 173 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课题任务、德国洪堡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企业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 15 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Matter 等发表 SCI 论文 80 多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件;获得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排名第 3)、江苏省硅酸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 1)。担任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编委、《无机材料学报》和《稀有金属》青年编委、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分会青年理事、江苏省硅酸盐学会理事等。先后指导三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5SCI论文。在此期间,获得洪堡学者、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中国矿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矿业大学科研育人先进个人、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SCI收录)编委,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分会青年理事,江苏省硅酸盐学会理事等荣誉。另外由于有四年的海外研究背景,一直保持与日本东北大学Koji Amezawa教授团队,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Frank Tietz长聘研究员团队及巴基斯坦阿普杜拉瓦利汗大学Majid Khan助理教授团队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课题组的两位博士生都获得留学基金委CSC资助进行国际合作交流,陆续合作申请了相关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总而言之,科研方向立足于中国矿业大学的特色方向和优势学科,加强与优势学科校内合作。对外,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研究者的合作研究,共同努力推进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的产业化进程。煤矿瓦斯是威胁煤矿安全的重要危险源,但也是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我国煤矿低浓度瓦斯年抽采量超 200 亿 m3,但利用率不足 45%,大量瓦斯排空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大气温室效应。针对目前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所面临的超低浓度利用难、转化效率低、污染排放大等难题,申请人在博后导师周福宝教授(“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集人)指导下,围绕煤矿超低浓度瓦斯安全高效利用这一学术方向开展研究,提出了微压脱氧富集后低浓度瓦斯高温燃料电池安全高效利用的新思路,在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发了适用于超低浓度煤矿瓦斯的燃料电池发电成套技术,将可利用的瓦斯浓度下限扩展至 3%,低浓度瓦斯工况下发电效率高达 50%,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5kW 低浓度瓦斯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示范工程项目将在安徽淮北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