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矿山智能信息处理教学科研团队,由15名中青年教师组成,承担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任务。团队成员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技师1人和讲师6人,其中6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博士在读。团队成员中1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校级及以上学术带头人3名,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名,队伍长期稳定、层次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学术风气好、教学科研成果丰富,是一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富有战斗力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始终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丰富的教学科研成就,为学校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主干力量。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岗敬业,追求进步
计算机学院矿山智能信息处理教学科研团队全体成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大局,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团队成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团队成员中有中共党员12名。近年来,夏士雄、周勇和夏战国先后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团队成员始终坚持协作分工的运作方式,经常共同讨论和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讨论围绕研究主题而拓展研究方向的可能途径,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大前提下,鼓励个人研究的个性发展、鼓励发挥个人创新的能共性与主动性。一直以来,团队成员以志同道合为基础,以研究项目为纽带,以谋事做事为动力,以互助合作为聚力,谋求共同发展壮大。回顾团队走过的10余年历程,团队成员个人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充分发展。不仅在科研和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而且多数成员都获得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两位成员晋升教授职称,同时也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二、团队合作,共谋发展
本团队源于2000年成立的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数字化研究所。团队形成初期有6名成员,主要以师承关系为主,学缘关系较单一。随着团队成员的努力和科技攻关,团队成员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横向和纵向科研经费大幅提升。在此期间,团队先后吸收了2名博士后,1名博士,5名青年教师,进一步扩展和充实了团队的科研队伍,优化了团队的学缘结构,新加入成员先后获得了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2项江苏省博士后基金,1项江苏省研究生创新项目和2项校启航计划,为团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团队一直致力于矿山智能信息处理相关领域的研究,经过不断发展和凝练研究方向,逐步确立了面向矿山行业,采用智能信息处理的新理论与新方法,解决矿山企业重大安全技术问题的研究目标,形成了矿山数字化、复杂系统故障诊断、矿山数据挖掘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另外,团队特别注重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通过努力,团队的成果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矿山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为发展我国矿山数字化事业奠定基础。
三、锐意改革,教学成果丰硕
在教学工作方面,团队成员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在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始终将培养合格人才放在首位。近年来,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了本科生课程30余门,研究生课程10余门,还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承担学校教学改革项目8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6项,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4部。
团队成员恪尽职守,重视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开展教学改革,取得了大量教学成果。
牛强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二等奖;
夏士雄等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孟凡荣获中国矿业大学2007届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夏战国、张磊等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孟凡荣获中国矿业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王志晓、汪楚娇等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2项;孟凡荣获中国矿业大学2007-2008学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陈岱获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1项,中国矿业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孟凡荣等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夏战国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陈岱获中国矿业大学2008-2009学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汪楚娇获中国矿业大学2007届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周勇等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1项。
四、大胆创新,科研业绩突出
在科研工作方面,近年来团队成员坚持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结合计算机学科发展前沿,面向煤炭行业,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2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横向项目20多项,平均年度科研经费100多万元。
团队主要成员科研成果如下:
团队负责人夏士雄教授,主要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近三年主持横向项目10多项,平均年度科研经费100多万元;在本学科相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共有40余篇次被SCI、EI等国际检索刊物收录。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团队成员孟凡荣教授,为中国人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修生。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和知识发现。获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在本学科相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团队成员周勇副教授,主要从事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进化计算的研究。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1项,江苏省博士后基金1项,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1项。获得中国矿业大学校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EI检索10余篇。
团队成员夏战国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数据挖掘。近几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十佳青年教职工,中国矿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获中国矿业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EI检索5篇。
团队成员牛强副教授,主要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主持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科研基金项目1项,获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EI检索10余篇。
团队成员张磊副教授,从事煤矿信息化和煤矿智能信息处理的工作,参与了煤矿多个软件系统的开发,进行了煤矿多个专业数据库的实施。主持江苏省博士后基金1项,校青年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EI检索10余篇。
五、注重人才培养,教书育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团队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适合团队发展特色的合作方式。建立了固定的团队学术交流制度和科研合作机制,三个研究方向的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周都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讨论和交流,激发团队的创新精神,互助共赢。同时,团队还获得了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资助,开展了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模式研究,提出了研究生参与导师团队科研项目与创新能力培养关系。团队已经培养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
团队非常重视教书育人,吸收本科生直接参与课题研究,在实施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进行创新,结合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先后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本科生人才,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舞蹈机器人比赛、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器人游江苏比赛、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器人灭火比赛、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器人舞蹈比赛、江苏省网络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等获得奖项29项,为我院和学校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