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经历
巩思园,男,汉族,1983年12月生,安徽淮北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主要从事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防治及其智能化防控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5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10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12年6月从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并入校任职;2015年8月前往波兰矿山研究总院GIG访学。
政治素养及师德师风
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投身党的基层组织,多次担任科研平台及采矿系党支部委员,能够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尤其是在国际项目服务、访学交流和疫情防控中,深刻体会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热爱教育事业和积极服务学院的公共事务,分别于2017年担任江苏省矿山地震监测工程实验室平台副主任和2020年担任采矿系副主任,任职期间能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并以“诚心待人、公心做事、全心为民”的态度,做好学院安排的每一件事,服务好每一位教师,工作一丝不苟,恪守师德模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煤矿冲击矿压是矿井五大灾害之一,其机理一直是悬而未决的世界性难题。巩思园老师作为2021年度自动化协会认定的冲击矿压智能监测预警创新团队的负责人之一,很早就意识到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解决冲击地压这类强非线性问题的潜力,随后带领团队在微震监测、智能分析、智能预警等方向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自主研发出以下国内外领先的高水平成果:
一、率先自主研制井地一体联合微震监测系统。微震监测系统在监测冲击地压现象和预警冲击地压风险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受井下传感器安装位置的限制,一直无法充分发挥出微震系统的监测能力,其分析结果经常受到现场的质疑,而企业对精准确定矿震或冲击矿压发生层位又有着迫切的需求。在多次向国外合作团队反馈无果后,为突破此技术壁垒,巩思园老师带领团队,经过1年的艰苦攻关,成功研制出地面和井下一体化微震联合监测系统,系统相对过去监测能力提升121%,监测误差控制在30m以下,并用于精准确定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昊盛能源石拉乌素煤矿矿震发生层位,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
二、开发出先进的微震智能分析与矿震语音报警系统。针对微震监测系统标波工作繁琐、分析效率低、大震报警不及时等弊端,巩思园老师带领团队创新性提出了微震P波初至多时窗口识别算法、P波初至到时修正算法和干扰信号智能识别算法,据此开发了微震智能分析与矿震语音报警系统,实现了微震震源参数精确自动求解及强矿震自动语音报警。目前,系统已在陈家沟、姚桥、华亭等20个矿井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现场微震监测的智能化分析水平。
三、在国内外率先开发出冲击矿压风险智能判识与多参量监测预警云平台。早在2010年,巩思园老师就率领团队建立了一整套冲击地压危险监测方法和装备体系,并逐步形成了主要面向解决企业冲击地压预警需求的高水平、高显示度的监测预警云平台。目前,该平台运行在中国矿业大学矿业科学中心,已接入矿井70余座,能够实时接收从各个冲击矿压矿井发送的微震监测、应力在线监测、钻屑监测以及卸压防治等各类监测与防治信息,形成了研究冲击矿压的震动场、能量场、应力场三场海量数据源,据此构建了冲击地压风险的智能判识与多参量综合监测预警模型,可实时分区分级预测矿井采掘区域冲击危险趋势,及时指导现场有效开展实施防冲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在核心技术的支撑下,助力团队取得显著竞争优势的同时,近几年个人科研经费也屡攀新高,2021年度科研到账经费达550余万,并成功获批多项企业重大横向课题,其中合同额大于500万的1项。
科教融合,科研育人
先进的科研成果不仅能够提升学校在行业的影响力,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巩思园老师深刻地认识到科研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并有意识的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带进教材、好的科研思想带进课堂、融进课程,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