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友,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主任、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馆长,现担任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主任。
他秉持采矿人“永远不服输、永远不向困难低头、永远争第一”的三永远精神,朴真、务实地潜心耕耘三十三载,长期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安全高效开采及其监测保障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31项,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40余篇。
他把对专业和行业热爱的种子种在学生心田,把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钻研的学术品格传递给学生,把敢为行业先敢吃行业苦的精神传递给青年教师。
三十三年来,他关注学生全方位成长,所带的多个班级获得校级先进班集体,指导的多名学生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多名学生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许多学生已成为煤炭行业的中坚力量。他是学生们心中“不拘一格、育人有道”的敬师、能师。
种下一颗热爱的种子
“把对专业热爱的种子种在学生心里。”这是刘长友为人师的初心。
1989年从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刘长友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他倾听学生们对专业的感受和对学业与职业规划的想法。他鼓励同学们坚定走专业道路的信心,讲述 “采矿三永远”精神的来源和意义,并鼓励他们永远秉持“采矿三永远”精神。而对专业学习有一些情绪、对未来有些迷茫的学生,他并不排斥将“自己入学时有专业情绪”的经历讲给学生听。
“我理解他们对专业的犹豫甚至抵触。”刘长友把自己一开始不了解采矿、排斥采矿、试着钻研专业知识并爱上采矿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与学生娓娓道来。
原来,初进大学的刘长友在徐州矿务局庞庄煤矿第一次下井实习时,井下恶劣艰苦的环境、不够完备的安全保障条件,都令他一度有专业情绪。
但是巨大的勇气让他坚持了下来,随着对专业课的不断学习,和多次实习对煤矿的深入了解,他渐渐地爱上了煤矿,也喜欢上了自己的研究工作。而更重要的,是作为采矿人的那一份强烈的责任感。他深切地认识到,自己应当有所作为,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服务煤矿的高效安全生产,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原来教授也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和学习上的探索。”在刘长友的引导下,他的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因为对专业了解片面而产生思想情绪的错误。此后,他跟着师兄、老师们在坚硬顶板爆破预裂控制方面开展研究,后来继续读研、读博,成为了一名坚硬煤岩弱化控制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者。毕业之际,他给导师发来的微信里说到:刘老师,是您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热爱的种子,让我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职业发展方向,谢谢您!
刘长友认为培养学生,应首先成为他们的引路人。课堂上,他在给学生们讲解煤矿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将前沿技术和最新进展带进课堂。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刘长友常说:“大学阶段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只有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才会有蓬勃发展的动力。”
在长达数十年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中,对煤炭科教“热爱”的种子在刘长友的心里扎下了根,他也将这颗种子更多、更深地养育在采矿学子心中。他总是对学生寄予“学煤爱煤”的殷切期望,在重视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煤矿行业的热爱,鼓励和支持学生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成为一位亲切的挚友
成为学生们的挚友,是刘长友为人师的自我要求。
“要教给学生们为学的品格,那就是热爱、严谨、钻研。”刘长友有着山东人的豪爽,和学生相处时,幽默温和的相处方式,让学生们敬重老师的同时,也卸下了一份距离感和压力。
刘长友的课程氛围是轻松幽默的,他并不拘泥于课程教学的大纲内容,而是常在课程中穿插讲述煤炭开采技术前沿知识、典型案例和背景知识,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让同学们了解到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与先进技术。
他认为,学习要做到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刘长友经常带着学生们到全国各地的矿井进行实习实训,并结合学科前沿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科研的过程。每次下井,身高一米八的他总是走在前面,师生们下矿井、找问题、搞钻研,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中去,践行采矿人的“三永远”精神。
刘长友身上有着采矿人严谨和钻研的精神,工作起来常常忘记时间。一天,他带领学生在实验室改论文,师生们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忘记了时间,直到凌晨。“导师带着我从逻辑框架、到每一个知识点、到具体的设计、表达,一个一个讨论,满满的红色标注让我非常感动。”他的学生吴锋锋表示。
刘长友认为,细心批改论文,不仅仅是在学术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更是在思想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于选题的认识、对行业与技术的认知。在他的指导下,学生的毕业论文获得了省级优秀毕业论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放心,有老师在。”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找到刘长友倾诉,他总是这样安慰学生。曾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困难,一度想放弃保研机会,刘长友找到这位学生对他说:“放心,有老师在。学习的机会难能可贵,只有学习了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家庭获得更大的幸福。”在刘长友课题组的帮助下,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
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指导、沟通中,刘长友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也将热爱、严谨、钻研的品质传递给了学生。
引领一批行业的先锋
“科研注重坚守,需要创新,要求我们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从事科研工作。”这是刘长友从教三十三年来的科研坚守。
岁月不减科研热情,时光不败育人之心,三十三年来,在潜心科研的同时,刘长友也致力于做好人才培养的“传帮带”。
多年来,刘长友一直从事矿山方面研究,研究生时期曾跟随导师进行关于采场矿山压力的研究,后来随着煤炭开采条件的复杂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开采、坚硬顶板失稳致灾的智能预控以及大采高综采和综放开采成为他关注的热点和研究方向。刘长友和他的研究团队发明的钻孔承压爆破技术在爆破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时减少了火花和粉尘,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长期以来,刘长友带领其团队致力于煤矿安全高效智能开采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建立了大采高综采、综放开采支架与围岩关系、煤岩稳定性控制、提高顶煤回收率以及煤岩智能识别的相关理论,形成了系列相关关键技术;建立了岩层运动及致灾的智能预控理论,形成了高应力、坚硬岩层高效卸压控制技术,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刘长友指导的博士生杨敬轩回忆:“跟着刘老师学习、研究的时光是我一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忆”,作为领域前辈,刘长友不仅自己潜心科研,更注重如何培养采矿的新生力量,刘长友经常带领学生去各地煤矿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与学生就科研问题开展学术研讨。
刘长友还出版了多部教育部普通高校规划重点教材及专著,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
三十三年岁月荏苒,刘长友从跟随采矿前辈进行研究的青年人,逐渐成长为年轻人的榜样。6月17日下午,矿业工程学院举办2022年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暨博士后出站考核验收会。刘长友作为领域专家对青年学者进行学术指导,看着一张张充满对学术渴望与热情的面孔,刘长友感慨万千。“我们的专业人才辈出,从钱鸣高院士、侯朝炯教授、张先尘教授等老一辈采矿人那里,我们学到了敢为行业先、敢吃井下苦的学术态度和科研精神。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正勇立潮头,着实让人感到欣慰。”
执教三十三载,桃李满天下。刘长友的学生已分布于高校、企业、煤矿一线等各个领域,他们在各地为祖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如今的矿业工程学院教师行列里,有六位优秀教师都曾于刘长友门下学习。
回望数十年的教学生涯,看着矿业领域人才迭出,刘长友深感欣慰却并不矜功伐善,他认为自己不过是千百采矿人的缩影,在“学煤”中越来越“爱煤”,致力于为祖国煤矿事业发展与人才培育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