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模范先进 >> 正文
    模范先进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2016年度“优秀教学科研群体”)

发布日期:2016-09-18    浏览次数:

2014-2016年度“优秀教学科研群体”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事迹


一、地球物理教学科研群体情况简介

我校地球物理学专业源于建国初期原中国矿业学院煤田地质勘探专业物探教研室,经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北京矿业学院后,建立煤田地质系及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同年成立物探教研室,是国内最早开展该领域教学和科研的高校之一。从2005年起,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物理学与地质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经教育部批准开设了地球物理学专业,是原煤炭系统唯一培养地球物理勘探高级人才的本科、硕士、博士专业。

地球物理教学、科研群体共有老师22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6名及讲师8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名,占81.82%2名教师具有海外博士学习经历,2名教师分别毕业于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济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

地球物理教学科研群体全体老师凝聚力强,团结协作好,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奋进的良好工作氛围。2年来无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发生教育教学事故者。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被评为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2015年被评为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优秀基层学术组织二等奖。

二、教学情况及业绩

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模范遵守师德规范。全体成员热爱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

本科教学方面:申请试点小班上课,每班学生人数限制在30人以内.增加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小班上课试点两年来,主讲教师在课堂上即有精力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同时也能根据所讲的专业知识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与锻炼。

研究生培养方面:为活跃研究生学习氛围,在学院申请建立“地球物理学术论坛”,给地球物理学专业老师、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通过该论坛,这两年共举行25次学术研讨会,邀请9人次校外专家做专题讲座,同时连续两年邀请美国Stanford UniversityTapan教授、Tulsa University,陈竞一教授给研究生开设专题课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术气氛得高加强。2014年度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56人,1名博士后出站,1名博士毕业,11名硕士毕业。其中彭刘亚和王明明两位研究生的论文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2015年度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59人,1名博士毕业,14名硕士毕业。其中赵立明同学的论文获得中国矿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教学业绩: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全体老师严谨治学,开拓进取,教学、科研实绩较为突出。20142016年获得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1项、校各项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人获得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毕业设计师指导教师、2人获得中国矿业大学校外实习优秀指导老师。发表教学论文2篇,指导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8项。出版教材1部。

三、科研情况及业绩

两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3项,同时还承担横向科研课题,2年引进科研经费为2973.36万元,其中纵向经费1070.87万元。

1、科研获奖

1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岳建华、姜志海;

2)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于景邨、岳建华、刘树才、姜志海、刘志新;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刘志新、于景邨

4)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董守华;

5)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刘树才

2、在研项目

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973项目课题、1项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4项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3、发表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12篇;

5、出版专著(5部)

1)王勃,刘盛东,采煤掘进工作面超前极化偏移成像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11

2)祁雪梅,董守华,煤层气储层地震属性响应特征及应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11.

3)陈同俊,煤层岩性及应力分布地震探测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11

4)刘志新,姜志海,矿井瞬变电磁法理论与应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11

5)杨海燕,岳建华,矿井瞬变电磁法理论与技术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9

6、申请专利(7项)

1)矿井工作面裂隙各向异性P波探测方法陈同俊ZL 2012 1 0431764.7

2)基于单一炮检对观测系统的煤巷超前探测断失翼煤层的方法,王勃ZL 2013 1 0123575.8

3)基于地震信号的低抽巷道超前探测断层落差方法王勃、刘盛东等ZL 2013 1 0124782.5

4)基于反射槽波信号的煤巷超前探测断层方法王勃、刘盛东等ZL201310124467.2

5)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刘志新、岳建华ZL 2015 2 0033703.42015.6

6)一体式无线电波透视勘探仪姜志海、刘树才ZL 201210441870.32015.12

7)注浆自动控制方法及装置童敏明、岳建华ZL2013 1 0045710.12015.4

四、地球物理教学科研群体内容管理

本教学科研团队内部管理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认真旅行当代教师光荣而有神圣的历史使命。团队建立了基层学术组织教授委员会,基层学术组织各角色负责人责任明确,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分工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群体全体老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各项教改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成绩显著。以专业核心课程为核心,重点建设《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和《矿井地球物理勘探》等专业核心课程。对于这些专业核心课程,主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适合专业课堂的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项目式、场景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资源学院“地球物理教学科研群体”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学位

岗位

备注

1

崔若飞

教授

研究生

3

博导

2

岳建华

教授

博士

2

博导

3

董守华

教授

博士

3

博导

4

刘树才

教授

博士

3

博导

5

于景邨

教授

博士

4

博导

6

潘冬明

教授

博士

4

博导

7

刘盛东

教授

研究生

2

博导

8

陈同俊

教授

博士

4

硕导

9

李德春

副教授

研究生

7

硕导

10

杨文强

副教授

博士

6

硕导

11

许永忠

副教授

博士

7

硕导

12

刘志新

副教授

博士

5

硕导

13

姜志海

副教授

博士

6

硕导

14

祁雪梅

副教授

博士

7


15

讲师

博士

8

硕导

16

贾豫葛

讲师

博士

8


17

讲师

硕士

9


18

黄亚平

讲师

博士

8


19

苏本玉

讲师

博士

8


20

胡明顺

讲师

博士

10


21

讲师

博士

10


22

邓帅奇

讲师

博士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