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模范先进 >> 正文
    模范先进

侯德伟(2011年校十佳青年教职工)

发布日期:2012-03-26    浏览次数:


 

侯德伟,现任管理学院2010级本科学生专职辅导员、工商管理类2010级本科学生党支部书记。

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积极配合学校、学院认真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工作中重视提高自身理论素养,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总结工作技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近年来,侯德伟先后获得“2009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2010级学生军训优秀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2008年)、十佳辅导员(2007年、2009年)等。工作成果及论文先后被评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008)、中国矿业大学辅导员工作调研论文一等奖、二等奖。

一、与青春作伴,以青春的热情投身青春的事业

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家园,也是学生道德养成和道德实践的极好场所,是开展学生工作的最好阵地。学生一入学,侯德伟就会把印有自己手机号、QQe-mail、办公电话、宿舍号等信息的联络卡发给每个学生,并保持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方便学生联系。他还利用年级QQ群、飞信平台、“恰同学”论坛等信息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一起的摸爬滚打,侯德伟逐渐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长道路上的伙伴。

在工作中,他善待每一位学生,并把握着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逻辑算式,即440,意为学生4年大学生活的宽度将会决定学生未来40年职业生涯的深度以及人生的长度。因此,在工作中,他把促进学生的成长和长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组织开展大学生涯设计。

二、为青春摆渡,以生涯辅导为主线促进学生成长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通过“我的大学我做主——主题班会”、 组织“明星集体”与“校园之星”报告会、撰写《大学生涯规划书》等形式,帮助学生认清自我、了解大学,树立大学生涯目标。在与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沟通基础上,帮助每一个学生制订了个性化的大学生涯规划。在开展学生生涯辅导过程中,他结合管理学院学生专业背景,积极为他们搭建素质拓展平台,注意培养学生的Confidence(自信)、Competition(竞争)、Cooperation(合作)、Creation(创造)的4C精神,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并根据学生素质测评和评优工作,进行生涯规划调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侯德伟同志所带年级学生累计有10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奖励87项,所负责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所带班级曾被评为校级“红旗示范班集体”和“江苏省优秀班集体”。

三、创新工作形式,以“智力投资分析”为抓手开展感恩教育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由于教育成本分摊机制的实行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一些大学生存在着“太阳意识”,习惯于所有人都围着自己转,将个人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对于家庭、社会、国家的付出往往忽视或漠视,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失。

在一次随班听课时,受朱学义教授《财务分析》课程中所提出的“智力投资分析”的启发,侯德伟同志认为可以让学生通过算账来了解家庭、社会、国家对学生成长的付出,以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学院领导和朱学义教授的支持下,他们精心设计了“算好三笔账——大学生智力投资分析”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学生核算家庭用于子女的教育投资、政府与社会用于学校教育的投入以及大学生的教育机会成本。根据核算,一名学生大学毕业前的智力投资总额为25万元左右,其中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投入是家庭投入的1.4倍;而大学四年的智力投资总额为15.7万多元,平均到每节课的成本竟达56.12元!

通过算账分析,许多同学震撼了:“没想到我们上学要花那么多钱,如果我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就相当于每分钟浪费掉1元钱”;一位同学流着泪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庞大的数字竟然一直都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国家和社会付出的那么多”;更多的同学明白了:“既然国家、社会、家庭为了培养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我们就应该好好珍惜有限的大学时光,成才后理应加以回报”。

工作之余,他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总结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工作期间共发表思想政治教育类研究论文近10篇,目前主持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其它科研项目2项,参与并获得教学成果奖1项。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他深感如今高校辅导员的责任重大,业务还需要不断提升,方法需要不断改进,为此他积极参加各类工作交流和培训,提升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能力,做到与时俱进,卓有成效的开展各项工作。

工作以来,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比其他教师、学生工作干部及其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他深感自身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不断努力进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依然会戒骄戒躁,积极进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为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服务,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作出自己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