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模范先进 >> 正文
    模范先进

黄艳利(校“十佳青年教职工”)

发布日期:2016-09-19    浏览次数:


2014-2016年度校十佳青年教职工矿业工程学院黄艳利事迹材料


黄艳利,男,汉族,19828月出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采动岩体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学术骨干,中国矿业大学第九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第二十四届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江苏省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煤炭专家组委员、中国煤炭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Powder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等SCI期刊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EI期刊审稿专家。201512月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遴选为访问学者公派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交流学习一年。

一、政治立场坚定,永不动摇信仰

黄艳利同志思想积极进步,政治觉悟高,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模范遵守学校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强,时常向老教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同时自己也尝试着在实践中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我。乐于接受学院与系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政治学习,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保质保量地完成学院及系所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热爱本职工作,教学成果显著

黄艳利同志自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以教师的本职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且十分注重细节,工作积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创新,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承担了《煤矿绿色开采》、《矿山开采基础》、《采矿概论》、《现代采矿工程案例》等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多次教学评价均为优秀,并积极参加指导毕业生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工作,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1次。在教授本科课程期间,黄艳利同志深谙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他充分利用自己在科研工作上的优势,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将理论教学与采煤现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亲身经历的生动案例、平易近人的态度,使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在课堂中,除了认真传授专业知识以外,还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做人处事观念,培养他们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并且也经常会穿插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这些课外延伸包括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努力使黄艳利同志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先后荣获入选中国矿业大学第九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在培养研究生方面,黄艳利同志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工作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忧患意识,经常深入实验室指导学生从基础研究做起,从琐碎、细致的工作做起,求真务实、踏实学习,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规律。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希望学生们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创新,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为此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悉心寻找体现最新思想和成果的材料,组织研究生学习,让他们尽早能够了解和掌握国际煤炭科技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水平。

三、注重创新实践,科研成果丰硕

在科研方面,黄艳利同志注重创新和实践,紧密跟踪本专业的学术前沿。所在的研究团队建立了固体充填采煤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控制理论与方法,研发出了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固体充填采煤技术与成套装备,并在多个矿区进行了规模化的工业性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等纵向项目3项;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4项;主持或参与企业委托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5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参与制定国家能源行业标准6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