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度校十佳青年教职工徐海学院杨磊事迹材料
杨磊,1998年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在徐海学院任教,是徐海学院第一批教师,也是第一位计算机专业教师,刚毕业就承担着全院计算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并兼职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作为一名刚留校的年轻教师,为了能尽快站稳讲台,他每天晚上备课到1点,白天没有课的时候还要保障实验室的日常教学,同时还担任了00级软件3、4班的班主任工作。02年的时候,徐海学院已经两年没有招生了,只有99级和00级两届在校生,为了保证学院的教学支出,他被学院安排到成教学院代课,为学院增加收入,当时的他坚信徐海学院会走出困境,迈向光明。04年在领导和所有老师的努力下,徐海学院正式招生了,04级共招生798人,当时学院只有他一个计算机专业老师,他义无反顾地承担了7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VB程序设计、VFP程序设计和计算机专业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核心课程。那段日子工作异常繁重,但却是他认为收获最多的时候,他看到了自己的坚持、坚韧、吃苦耐劳的决心以及与徐海学院共患难的忠心,找到了事业的归宿。近两年来,他担任徐海学院计算机系主任一职,工作中能够从全局出发,结合学院实际,注重加强本系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并致力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开展了多项工作,具体如下:
一、立足本职,踏实奉献,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1. 积极推进“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师资队伍是办学的基石,青年教师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具有较强的工程开发能力,成为需要教学骨干,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2014-2016年间,积极支持本系6位老师参与到企业开发项目中,5人次获得相关企业证书。并在2014年实行了企业工程师与计算机系教师互换计划,企业工程师来到系进行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指导,本系教师去企业进行项目开发,积累项目开发经验。到目前为止计算机系教师参与的项目并上线的有:苏宁豆芽、苏宁千里传音、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的智慧校园/场馆项目,获得了企业的好评。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促进本系教师新开设了Andriod手机端apk开发课程、IOS手机端APP开发课程,大大提高了实战能力。积极协商,搭建平台,使计算机系与上海SAP创新实验中心合作成立的徐海学院研究所,为老师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牵头修订学生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针对计算机学科发展特点,组织修订了2014版教学计划,提高课程设计、校内实训、课内实验的课时量,将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调整到1:1
他带领本系教师通过开发MOOC平台、小班授课,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学校的专业课教学采用公共课的大班化教学模式,尤其是强调动手操作的应用型专业课程,比如C语言这门课,如果是100人的大课,任课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更无法对数量众多的学生一一指点,也无法对每段程序或者布置的作业严格检查,一些网上拷贝的项目都可能蒙混过关,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设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工匠精神更是无从谈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积极组织本系开展教学进行研究,并进行了实践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C语言这门课首先安排在机房里授课,人数不超过50人,并且以项目的形式实现授课,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效果非常好,大一的学生首次参加蓝桥杯(C方向)即取得江苏省一等奖。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个学生,可以做到严格检查每位学生对课程、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够及时进行师生互动!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这种教学显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所以,专业课进行小班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在进行专业实训课时效果特别明显。
二、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致力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1. 开展教学改革,转换教学思路,拓宽实践教学基地
自2015年以来,积极推行3+1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技能,促使毕业生就业率大幅度提升。大四上学期,用12周的实训代替传统课程,实行公司化管理,由企业工程师牵头,本系教师辅助,真实项目注入,学生通过实训获得了系统开发经验。三个月实训结束,通过路演的方式由企业选择优秀学生,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均为生产实际项目。借助这种实践创新手段,学生在毕业前已获得了近一年的工作经验,从而为下一步的就业铺平了道路。计算机系15、16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不低于4500,甚至部分毕业生的起薪即超过1万元。2014年与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合作建立了PAT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 实现与企业的无缝连接
积极引入企业资源,实现人才培养、就业的无缝连接。2016年与江苏宏创合作,为苏宁定制培养人才。企业为学院投入苹果一体机,从而获得优秀学生首选权和教学大纲制订的话语权,这样,就把企业的知识需求和人才需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3. 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1)在ACM亚洲区预选赛中获得两个赛区铜奖,成为国内第一所冲入该项赛事亚洲区域赛并取得奖项的三本院校;
(2)在第五届“蓝桥杯”全国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三项;
(3)在“2014年高校Unity3D游戏开发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4)在“华为杯”苏鲁高校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4. 为提高学生考研率作好帮扶工作,并积极增进国际合作
一方面,针对想考研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辅导和政策支持。最近几年,每届均有10名左右的学生成功考取矿大研究生,较之以往,考研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增开日语课程,积极与早稻田大学联系并建立良好的关系,推荐系里的学生进入早稻田大学读研究生。
三、近两年主要工作业绩
1. 近三年学生评教均90分以上,获得教学质量奖一次;
2.2014年矿大教学成果奖(综合类)二等奖;
3. 出版《计算机基础教材》教材一套(第一主编),《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一套(第一主编);
4. 主持学院教学改革两项:《计算机系2015-2019五年发展规划》、《计算机专业新版教学大纲修订》;
5. 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
6. 获得2014年度矿大优秀教职工称号;
7. 获得2014年蓝桥杯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8. 指导两位研究生创业,每个项目获得江苏省10万元创业基金。
